新闻中心

创维数字董事总裁施驰:未来四驾马车驱动 汽车智能电子系统收入份额占比将大幅提升 2017年 02月 21日

好的企业家是不赶时髦。在介绍创维数字000810.SZ)战略布局时,施驰特别强调,创维数字对市场上关联的各种热点领域都会开展研究,但其业务并不会围绕着热点领域展开,布局生态不是什么都要做,而是格物致知、穷究事理,什么都要懂。


施驰是创维数字的董事总裁。2000年,博士刚毕业的施驰就加入了创维集团,并参与了创维数字的筹建工作。时光荏苒,施驰在创维一呆不觉已是16年。我的工作经历简单得不需要去记。施驰笑称。

在施驰带领及团队的努力下,创维数字已经成为国内机顶盒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头羊。公开数据显示,创维数字2015年整体营业收入为41.08亿元,其中数字机顶盒收入达39.54亿元。创维数字是通过借壳的方式,于20149月于深交所上市。

就创维数字未来几年的战略规划与业务发展,施驰介绍将聚焦在机顶盒、汽车智能电子系统、智能制造以及与上述业务相关的运营服务等4个方面。机顶盒仍然会是我们的核心业务,我们这一块预计仍然会有翻一番的收入空间。而汽车智能系统将会是创维数字后续发力的重点。5年后,汽车智能系统的营业收入,预计会占到创维数字整体收入的重要份额。而2015年,汽车智能系统的收入,仅占创维数字总收入的1%左右。施驰如是介绍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。

近日,施驰接受了《证券日报》的独家专访,就创维数字的战略布局,以及当前资本市场上的一些热点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。

《证券日报》:请简述创维数字现阶段的业务情况,以及未来几年的战略布局。

施驰:目前创维数字的业务仍然以智能数字机顶盒为主,也包括汽车智能电子系统、智能家居、VR(虚拟现实)、智能网络接入设备等板块。创维数字目前是国内机顶盒行业的龙头,在国内找不到对手。

在未来,创维数字的业务,将主要围绕机顶盒、汽车智能系统、智能制造以及与上述业务相关的运营服务等4个方面。除了原有的机顶盒业务之外,我们对汽车智能电子行业有较深的研究与理解,也寄语了很高的期望,未来5年内,汽车智能系统这一块的营业收入,预计会占到创维数字整体收入的重要份额。同时,基于中国制造2025我们也将完成智能化、信息化、自动化制造体系的全面升级,要求在工艺、品质、效率与交易成本控制等方面做到全球领先的水平。

《证券日报》:目前,市场上的投资者比较关心创维数字在VR这一块的布局情况。贵司在VR上的投入情况是怎样的?您对VR市场前景的看法又是怎样的?

施驰:个人认为,在未来8-10年内,手机肯定会消失,将出现新的交互方式取代手机,从而可能产生新的巨头。大家对VR感兴趣,更多是因为觉得VR是下一代的交互方式。尽管如此,在中国VRAR过热的嫌疑,相关技术及生态等离真正的成熟还差的较远,还有很多技术及应用与体验的问题没有彻底、很满意的解决。

对创维数字来说,VRAR是一个技术方向,但不是一个产品方向。对于VRAR,创维数字现在处于技术储备和技术投入期,所做的工作是在为未来做准备,短期内不可能带来大的收入来源。创维彩电的AR电视目前已经在销售,我们也正在和一些内容厂商合作,不停地更新内容,共同完善这个生态。

《证券日报》:创维数字在智能家居领域也有布局,现阶段进展如何?您认为智能家居何时能够迎来真正的爆发?

施驰:基于个人视角,智能家居不是一个产品,而是一种趋势。智能家居是通过家居的不断智能化来逐步实现的。对创维数字来说,智能家居不是要不要做,而是必须得做的选择。

当前很多的智能家居并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,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需要。我们觉得家庭智能和人工智能是分不开的,一定是人工智能有所突破,从而带动智能家居的发展。其中,我们非常看好基于语音交互的智能家居的前景,因为语音交互更贴近于人类的生活习惯。目前,创维数字也在积极进行语音交互智能产品及应用系统的开发。

《证券日报》:除了加大各种智能产品及应用系统的研发投入之外,创维数字也通过一系列的并购,完善自己的生态布局。贵司去年收购了欧洲Strong集团,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?贵司未来还会进行哪些并购?

施驰:创维数字在去年7月的时候收购了欧洲Strong集团,不同于其他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,我们并没有遇到文化冲突、管理方式等问题的困扰。主要是我们的目标一致,理念一致,同时我们能对他们的发展提供很大帮助。当然我们也比较尊重他们固有的一些文化、制度和习惯有关。Strong集团在被创维数字收购后,多项指标都创了历史新高。

除了并购之外,我们还在海外建立了一些机构,在更高端的产品和跨国人才上建立储备。Strong集团只是为创维数字的海外并购战略开了个头,创维数字的机顶盒业务就是要做到全球第一,欧美市场就必须打下来,收购本地公司是最好的捷径。

除了海外的并购外,创维数字也在规划并购、孵化等机制设计,随着公司发展的壮大,围绕公司战略布局,未来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收购,解决公司在业务广度上不足的问题。总体未来规划的实施,海外如果并购,其动作可能会更大,但其频率会较低;相反,国内如果未来实施收购,可能其更多会以小而精的项目为主。